新北|津夙昔

港口型
到磺港蹭飯當嬤寶,體驗漁港生活

漁村阿嬤迎接到訪遊客

位於金山的磺港於 17 世紀時,為開採大屯山硫磺之重要運輸港因此得名磺港。金山八景之中「磺港漁火」所描述的,正是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的焚寄叉手網(抄網)漁法,俗稱「蹦火仔」。大約在每年的五至八月,就能夠在北海岸的海面上看到壯麗的漁火,是金山特有而且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百年傳統技法。早期台北和金山間挑運魚貨、茶葉、硫磺必經的魚路古道起點也是磺港,由此可見磺港地區曾經是相當繁華的地方。然而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,加上漁業資源的衰退,磺港也逐漸沒落。
 
▲磺港曾是運輸硫碳的重要港口,現以「蹦火仔」聞名
 
津夙昔團隊的潘虹妮在因緣際會下,被漁村獨有的海港文化吸引進而移居。她發現在等待男人歸港的期間,岸上的婦女們會聚在一起打牌、用餐甚至相約去澡堂泡湯。每個漁戶與阿嬤都有一手自家獨有的手路菜,透過料理與共食,形成老人陪伴老老人的畫面。在磺港蹭飯當嬤寶的過程中,她起心動念,想要將阿嬤的手路菜透過預約制度分享,既讓外地人有機會品嚐漁村手路菜,長輩們也能透過與外界交流,從中獲得成就感。除此之外,津夙昔團隊也想讓漁村裡的空屋、空房能夠成為第二居住所,非民宿型的經營,提供想要體驗漁村慢步調生活的青年,擁有一個較低開銷的生活空間。讓青年人有機會進入漁村共生,打造青銀共創的串接機會,建置類「一日孫子」或「一日阿嬤」的互惠模式。

文章引用:國家海洋研究院 2023《海岸聚落發展與研究|海岸聚落觀察行動》特刊